事关重大,肯定是要慢慢再议的,李二悲伤的正是如此。
他已经没有时间去制定如此长远,足以保证李氏子孙平平安安富贵一生的制度了,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李二想得很开。
他只好把沈晨和李治叫到面前,拉住两人的手,将手叠在一起,凝重地说道:“请仙师务必指导好治儿,再带我李氏最后一程,相信有皇室削藩制在,天下动荡也会有个限度。治儿,你一定要好好听仙师的话,宁可将李氏变作百姓的怀中美玉,中看不中用,也绝不能变成脚下之履尽情踩踏。”
“好,我知道了。”
“请父皇放心。”
得到了皇室削藩制的李二极为开心,比平常多吃了一碗鸡蛋调羹,还喝了一碗牛奶。
沈晨吓得浑身冒冷汗,若非系统告诉他,李二并非回光返照,他怕是现在就要将那计划马上实施。
之后李二便睡了过去,临睡前让朝中大臣第二天前去觐见,他要交待后事。
至此,朝中大臣们总算确切地知道了他的情况——大唐的天要去了!
朝中尽是一片哭声,贞观朝留在朝臣心中的形象太伟岸了,即便不说沈晨来之后的辉煌,单单之前那一番征讨四方,内圣外王的成就,便让华夏再一次立鼎在世界之巅,重新扭转了自晋末以后沦为异族牧场的悲哀。
从宏观历史的角度上来说,每一个王朝的出现都是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每一个王朝的作用也是具有非常大的特定意义的。
秦朝一统华夏,至此大一统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汉朝横扫异族,使他的过好成了一个民族的名字。
隋朝重铸天下,虽没有秦朝一统八荒的气概,却也重新定义了华夏世界的意义。
唐朝继往开来,实现了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封建顶峰。
宋朝文华鼎盛,将华夏文华推向了世界性的顶峰。
元朝疆域庞大,从真正意义上将华夏的力量灌注在世界民族心中,万世不灭。
明朝与时俱进,为华夏火种添入了新的内涵和定义。
清朝……他的存在就是让后世子孙明白一个道理,绝对不能重复他的老路!
大唐正巧处在一个华夏民族转折点上,他若不好,则华夏还需很长时间的沉沦和分裂。
可惜,令很多人失望的是,他很好,还好得难以复制,难以让人理解。
他经历的波折不比任何一个王朝少,在皇位争夺上,甚至冠绝所有朝代,还差点改朝换代,变成一个霸气绝伦的女子手中的玩物,或是变成两个异族统领的修罗场。
但是,他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一次次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华夏拉回正轨,始终在最危险的境地保存着华夏最核心的火种。
这就是大唐!
而这一切的起源都在李二身上!
是他亲手缔造了这一份辉煌,是他奠定了这一份辉煌的基础,是他让这一份辉煌有了可以辉煌的可能!
换做另外的人来,还真不一定能够做到他的一半。
这就是历史必然性中的偶然性,大唐一定能崛起,但因为有了李二这个偶然,所以大唐崛起得更加强大,更加迅捷。
经过许多年的小学教育铺展,历史课早已深入百姓之间,有些人获得的甚至是从学院对外发卖的历史书籍中获得了对历史的认识。
每一个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李二在历史中的地位实在太特殊了,特殊到他的离去将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这个时代,就是华夏从泥泞中走出来,重新找回自我的时代!
他就像一个远古的圣贤,为人类披荆斩棘,功成之后退出舞台,却留下了无数的宝藏给后人,让后人得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大唐皇家仙报》和《学院杂谈》不断地从历史角度畅述贞观朝对华夏的意义,不惜长篇累牍地告诉世人,在没有报纸的时候,他们的这位帝王究竟为他们,为华夏,为整个人类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
虽然并没有提及他的身体情况,突如其来的宣传也令人摸不着头脑,但有心人却看出了其中的不平凡,当他们猜到之后,不禁泪湿满襟,一声声悲痛的哀嚎由内心深处而发出来。
现在的大唐过渡得非常顺利,朝臣们也不怕有心人能够查到其中的关联,每每被人问起,只好报以一声无奈的长叹。
故而,李二将崩的消息渐渐在百姓中流传,经过前期的发酵,百姓们在悲痛之余不得不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
“社会绝对不能乱!”
在最后一次计划安排会上,沈晨拍着桌子警告宣传方面的人,“一点点向外渗透,并在渗透中激起百姓对太上皇的爱怜,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这一次可以放下很多很多朝政上的考虑,这是陛下也同意了的,他的功勋将在未来建立,而不是躺在他爹老子的辉煌薄上!你们做事情的脚步可以稍微大一点,直接说他是千古一帝怎么了,难道还怕陛下在今后把你们撕了吃?”
“首先让社会接受太上皇即将驾崩的消息,显得不会那么突然,人人都有心理准备的时候,你们会发现,你们想要的平稳比你们想象的还要更加平稳。”
“军队方面的宣传由军队去弄,你们不要去管,也不要害怕会激起兵变,这个时候的大唐没有人会允许再出现一次玄武门之变,也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和胆量来一次玄武门之变。”
“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如何引导百姓看到一个真实的帝王,他的一生,他的一切,他在千古最丑陋的丑闻中的心境,让人们明白,他是如何破除迷障,忍受着千夫所指,将大唐变得更好的!”
“我们要让百姓们自发地喜爱他,而不是强行全国哀悼三月这种傻缺似的做法来让显示他的成就。”
“你们要相信,当你们真的做到了这一切之后,你们将听到百姓们最真切的声音。”
“而他,也会在百姓们真正的敬仰声中含笑离世。”
“这就是我们送给他的临别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