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灵异玄幻 > 超级农业强国 > 超级农业强国 第396节
  齐政语气认真道:“这一天终将会到来的。而这也正是我想说的,钱老,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日后的大西北,沙产业可不仅仅只有肉苁蓉,以日光温室和暖棚养殖为主的设施农业,以沙地葡萄、黑果枸杞为主的林果业,都是致富的好路子……”
  “说是这么说。”钱老回过神来,叹了一口气道:“技术,市场,哪一个是农民能够突破的?就是一般企业,也未必有把握……”
  齐政眼中精光一闪,慢悠悠道:“也许,我们嘉谷能帮忙对接技术和市场……”
  ……
  第696章 嘉谷的土味创业军团
  什么叫“蝴蝶效应”,齐政再一次体会到了。
  肃省作为受两漠水库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面临的也不全然是好消息。
  降水、地上水实实在在的增加,风沙的消减,对肃省的农业而言,总体上肯定是一件好事。
  但由此带来的连锁效应,就不见得全是好事了——肃省发生滞销的农产品,可不仅仅是肉苁蓉,还有苹果、圣女果等特色产品……
  气候改善带来的增收,居然让农民们过得还不如往年,往哪说理去?
  不少经常看到类似新闻的人可能会疑惑,滞销无非供过于求,全中国这么多地方在种植苹果,明知道种的多了会供大于求,为什么还要盲目的种?
  不过,对于被互联网包围的网友来说,知道这些事情貌似不是难事。但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果农而言,他们哪里懂这些?何况就算被互联网包围,又有多少人能从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正确的答案?
  信息不对称,任何产品都是一窝蜂而上,只要老天正常,供过于求是常见的现象,进而导致滞销,这是中国农民的通病。
  这个命题太大,大到各级政府都为之头痛,但肃省将目光放在了嘉谷身上。
  生态协会的钱老拿滞销的肉苁蓉说事只是第一波试探,随后,肃省各地的相关部门,都为了当地不同程度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找上门来。
  其实,肃省在农产品滞销的第一时间就想到嘉谷,齐政并不奇怪。
  肃省六大特色农业产业,蔬菜、马铃薯、草食畜牧业、中药材、优质林果和酿酒原料,有三个深受嘉谷影响。
  肃省形成的河西走廊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两江一水”流域五大蔬菜优势产区,已成为我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理所当然成为了嘉谷农产品供应链的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采购区域、西北温带干旱及青藏高寒区设施蔬菜重点采购区域。
  全省人工种草面积达到2000多万亩,居全国第2位,其中苜蓿面积居全国第1位——其中产量最大、品质最佳的商品草生产和储备基地,是由嘉谷打造的。
  啤酒大麦和啤酒花就更有名了,两者分别占到国内啤酒生产原料的70%和90%,啤酒花现在更是走出国门,保障着全世界啤酒爱好者的啤酒供应。
  从组织角度来说,也是这三根支柱的产业化、高效化最为明显。
  肃省凡是加入了嘉谷系合作社的农场,都积极推广管道输水、膜下滴灌、小管出流等农业节水技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以水定规模,以水布局产业结构,大田作物1亩地用水不能超过400方。
  这是什么概念?
  种传统的玉米,一亩地需要800方水,这就是“高耗水”作物,是不允许肃省嘉谷系合作社种植的,即使是大田轮耕,种的也是其他节水高效作物。
  当然,节水还不是肃省人最津津乐道的。最为人瞩目的,是上述三个嘉谷深度参与的特色产业,从来没有滞销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可能是天堑,但对于情报畅通的嘉谷来说,并非难解之谜,更何况……
  “集团在肃省新建成果蔬保鲜库51座,新购置移动保鲜库80辆,新增储藏能力23万吨;截止目前,在肃省已建成果蔬保鲜库433座,储藏能力达到333万吨……”新任首席助理魏明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将齐政想要的资料递给他。
  齐政接过一块平板。
  上面是一份全国电子版地图。成块的绿色区域,是嘉谷的农业生产基地。明显可以看出,越是产粮大省,绿色区域的面积越大。最大的两个成片区域,一是在东北黑省,二就是阿拉鄯沙漠的大绿洲了。
  而在农业生产基地之间,是一个个红色的小点和连线,这就是嘉谷的仓储冷库和农产品供应物流。
  “啧,十多年了,甚至可以说嘉谷最重要的资产,基本都在这上面了。”看着一闪一闪的电子地图,饶是齐政,也有一种难言的自豪感。
  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在嘉谷不少管理层眼中,就是一个“天坑”——每年砸进去的钱,让齐政在批复时都要倒吸几口气。
  即使如此,时至今日,也只能说搭成了大的骨架,继续投入的力度不会继续加大,但也不是说停止投入了。
  能让嘉谷所有高层心里滴着血,却依然咬牙坚持投入,自然是这套冷链物流体系对嘉谷体系的加成之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如果让齐政来形容,那就是其帮助嘉谷农业产销体系,与国内非嘉谷农业产销体系,几乎是拉开了一个时代的距离——其他农业产销体系还在19世纪,而嘉谷已经率先进入21世纪。因为,嘉谷的产销体系是按工业体系的标准而搭建的,具体就表现为标准化生产、先进的包装储藏、完备的冷链设施……
  嘉谷系的农业基地从未出现过滞销的情况,除了信息局对市场的预判给力,很关键一个原因,就在于这套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
  别的不说,单单是嘉谷仓储保鲜能力比一般的仓储设施都要强强,就足以让嘉谷在行业内的议价谈判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对于不少农产品来说,哪怕保鲜期能延长一个月,也足以错开上市高峰,从而卖出好价。
  基于此,肃省将化解滞销风险的希望寄托在嘉谷身上,也就不难理解了。
  “老板,公司会同意肃省方面的求援吗?”魏明见齐政最后将目光放在肃省的版图上,试探问道。
  齐政也摸着下巴考虑着:“你有什么看法?”
  魏明来前是打了腹稿的,很快道:“我就想,如果是大宗的粮油、蔬菜和水果,我们介入整合倒是合适;但如果是区域特色农产品,不太值得集团倾力投入。”
  帮助肃省特色农产品对接产销的成本,对现在的嘉谷来说,算不得什么,完全属于可以承受的风险。真正需要考虑的,还是这样做的价值,是否符合集团的需求?
  从魏明的角度来看,如果能改造一些非常有地域特色的小众产品生产模式,作为嘉谷农产品供应链的附属,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如果在不同品质、种类和数量的小规模农产品上投入太多精力,就会变成一种长期缓慢的投资,并不是很符合集团的利益。
  说白了,可以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大宗作物,才是嘉谷这么一家世界级巨头的经营主力。
  毕竟,嘉谷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虽强,但也承担不了全国高达4万亿的农产品流通规模。
  齐政沉默了一下。
  见齐政没有出言反对,魏明大胆建议道:“我觉得可以通过嘉谷创业系公司,来深入改造肃省农业,或者说,改造各地特色农业。”
  “嘉谷创业系公司?”齐政抬起了头。
  虽然是疑问句,但也说明了他的兴趣。魏明受到鼓励,忙道:“总部转过来一份创业计划,我觉得挺有投资价值的……”
  无论中外,企业巨头都会成为创业公司的孵化器。
  这一点在科技领域最为常见。英特尔培养了很多做芯片的创业者,雅虎培养了很多互联网的创业者。在国内创业者中,也有典型的“圈子”文化,企鹅的“南极圈”、阿里的“前橙会”、金山的“旧金山”等。
  这很好理解。在制度完备的一个巨头公司内,无论你的岗位是管理层还是员工,每个人都只是公司很小的一部分,总有一些人才想出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嘉谷也不例外。
  从2010年开始,就有一些离职的嘉谷员工开启了创业之路。
  对此,齐政是大力支持的,且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支持——想要创业的嘉谷系员工,可以把创业计划交由战略部审验,如果得到认可,不仅可以得到嘉谷的投资,还可以借用嘉谷的资源,如嘉谷实验室、嘉谷仓物流体系等,降低失败的风险。
  几年下来,也有一批优秀的嘉谷系创业公司,犹如一支支嘉谷“编外”军团,正在业界崛起。
  但是,其他创业派系给人的印象都是高大上,什么度娘的技术牛,阿里的电商牛……轮到嘉谷呢,真的是土里土气的“老黄牛”。
  莫得法子,虽然没有简单复制老东家,但这些成派别的创业者大都体现了老东家的特质,在团队建设、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其创办的公司多多少少会有老东家的烙印——从嘉谷出来的创业派,可不就是“土味十足”吗?
  这自然是玩笑之言。
  事实上,从嘉谷出来的创业者,都有着做农产品项目的基因,虽然没有惊艳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创业公司,但在农业大数据、农作物管理、精准指导、自动化、交易市场、可追溯性安全、市场信息等细分领域,还是颇受投资人追捧的。
  这样思考着,齐政说道:“能被总部特意挑选出来,你也看好,看来这次大概会有惊喜?是个什么样的创业计划?”
  魏明轻轻点头,道:“是个互联网+农业的电商创业计划。”
  咦,这就有点意思了,齐政挑了挑眉毛。
  因为嘉谷崛起带来的效应,让世人强烈感受到农业领域涌现出的无限机会,互联网对于农业的改造热潮比另一时空早来差不多三年。
  电商巨头下乡,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众农产品撮合平台、生鲜电商纷纷崛起。
  互联网改造农业的切入点出奇的一致——打通农业的流通环节让产地直接对接用户,能极大提高农业效率,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于是,在这一时期农业成为被追捧的掘金项目。
  但结果一如另一时空。
  从今年开始,一众互联网+农业的项目纷纷沉寂下来。其原因在于,实践之后,从业者们发现,互联网能改造的大多是离用户最近的分销环节,而真要深入到生产端,打通流通链,需要巨额投入以及漫长的时间等待。这对于想赚快钱的互联网公司和投资者都很难接受。
  正是基于另一时空的教训,在这一波热潮中,作为农业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嘉谷几乎按兵不动,只投资了一些从自家出去创业的技术服务类公司。
  现在,投资界不得不承认,嘉谷对于农业的认识之深,不是一帮从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所能比拟的——互联网改造农业的口号已经喊了几年,但在大众的认知中,除了能在网上购买蔬菜水果(品质还极其不稳定)、出现了几款爆品农产品品牌(价格还很贵)外,似乎并无太大的变化。
  真正能改造农业的,还得切入到上游生产端!
  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嘉谷系的创业者从电商领域切入,而且还能得到战略部的欣赏,这就相当难得了——没有可行性的计划,根本不会送到齐政面前来的。
  带着几分期待,齐政翻开计划书。
  “……参考嘉谷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依托分布式ai技术,归集农产区地理位置、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等信息,并将产品匹配给消费者……”
  “……鼓励用户去拼团、砍价,邀请朋友、家人等组成一个购物团队。借助于‘拼团’这一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起海量的需求,得以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当季农产品……”
  “……基于平台数据和用户需求,实现小规模特色农业产品的半定制批量处理……”
  拼夕夕的传说,自然而然的浮现在齐政的脑海中。
  “创业者叫什么名字?”齐政眼皮跳了跳,莫非是某黄姓大牛?
  “呃,是一位叫闫超的员工提交的创业计划。”魏明奇怪地回答道。
  听到不是同一个人,齐政也不知道该不该失望。
  再仔细看看,这份计划更聚焦于农业,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农货上行平台创业计划,与记忆中的拼夕夕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可以,这一脉相承的土味创业!
  但是,这也无疑更匹配嘉谷的利益。
  问题是,它有望成为本时空的拼夕夕吗?
  ……
  第697章 吃过猪肉
  闫超是一位人才。
  这是齐政在了解了他的履历后就能得出的结论。
  在加入嘉谷前,闫超先后在游戏和电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甚至还有过一段创业历程,但运气不好,在融资之际碰上了次贷危机……最后创业公司被收购,他选择加入嘉谷,帮助嘉谷开发“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建设了一张覆盖全国主要农产区的农产品调度“天网”。
  齐政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萌发的二次创业念头,但如果从他的经历和商业眼光来看,他这个人是有投资价值的。
  投资不就是这样吗?与其说是投资一家公司,不如说是投资创办公司的人。一家成功的企业,一定有一个英明的领导和一群靠得住的属下团队。
  闫超懂技术,能看到常人难以发现的商机,执行力也相当不错,别的不说,就算离开了嘉谷,他的投资计划应该也有人看中的。
  但要想获得嘉谷的资源投入,他始终是要得到齐政的认可。
  而齐政的第一个问题就相当尖锐:“我看了你的创业计划,嘉谷完全可以自己来,而且以你的贡献,也完全可以留在嘉谷,申请新建一个部门或一家子公司,不是更轻松吗?”
  闫超丝毫不怯场:“我有过这个想法,但最后还是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