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灵异玄幻 > 成为了道医之后 > 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673节
  ?
  三、彦琮
  彦琮,是我国本土人士,作为中国佛教历史上的,佛经翻译主事中国第一人,他一生著述颇丰。彦琮自幼出家,聪敏好学,精通梵文,最开始跟随达摩笈多进行佛经翻译。在此过程中,他将笈多从印度东来中国,一路的所见所闻、坎坷经历记录成册,写成了《大隋西国传》一书。
  后来,彦琮自己任佛经翻译主事之后,为了更好的弘扬佛学,将自己多年经文翻译过程中得出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制定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十条八备”经书翻译理论。自此以后,佛经翻译有了较为统一的翻译制式,终其一生,彦琮共主持翻译经文达万卷,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赞誉为“翻经大德”。
  ?
  四、慧远
  慧远,作为隋代中国本土高僧,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佛门的“僧中之龙”。他不但精通佛典,更是胆色过人,在北周武帝下令僧中还俗、大肆破坏佛法的过程中,不惜性命,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虽然最后还是没有能够挽回废佛的趋势,但他不畏死亡护法的表现,赢得当世和后世无数人的尊重。
  当然,作为齐隋泰斗,慧远大师在佛经翻译上的贡献及佛门学说上的贡献,也是极其重大的。在废佛令废止后,他先是到少林寺任主持,传播佛学,隋朝开国后,又住于大兴善寺,注疏佛经。在七十年的时间里,一共刊定译经一百多卷,并开坛讲筵,以自己独特的佛学见解,提出真性缘起的思想学说,成为了地论宗的代表人物,并为后世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华严宗,开启了学说启蒙。
  ?
  五、智顗
  智顗大师,作为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对于佛门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要知道,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几百年间,虽然佛教发展蓬勃,但同时也是斑驳不堪,各种理义学说层出不穷,没有统一。而智顗大师,则以大乘佛教经典《法华经》为中心,通过总结整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几百年间,所有的思想体系和佛教义学,提出了一念三千的学说。
  不得不说,当时智顗大师的佛法学说,达到了佛教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高峰。通过将翻译成汉文的所有佛经,进行大量地、全面地综合分析、通力研究,他不但搞清楚了佛门学说的精髓,阐明了佛学思想要义,更是结合当时中国国家现状及本土宗教信仰,大胆新颖地将佛法推向了哲学的高峰。
  ?
  六、吉藏
  吉藏,作为隋朝三论宗的大师级人物,却是历经了陈国、隋朝、唐朝三个朝代,且因为他佛法精深、佛教义理见识非凡,在每個朝代都受到皇家的推崇,在民间也是盛名卓然。
  作为三论宗的实际创始人,吉藏法师一生不断地搜集佛教经典、并对其加以整理、注释、总结。因此,他能够广泛地涉猎,不同的佛教经典,先后为《中论观》《十二门论》等作注释,留下了近百卷的著作。通过这所有的经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佛教理论:观想念佛。终其一生,广弘佛法,先后教授佛门弟子千人之多,被后世称为“嘉祥大师”。
  酆都
  又称北方癸地酆都罗山五灵玄天北帝神君,着黑帔,玄冠,青圭,坐玉局座,在空玄中。左右二侍真,着青衣,玄冠,执圭,光景烨然,放白玉毫光,紫炁庆云,照耀十方,取索罪籍,大神可乘光径而下九幽索罪魂罪籍,圣诞在农历九月初九。
  酆都在北方,癸地为鬼户,死炁之根,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有洞宫,皆鬼神之都,又称酆都山、罗酆山。山内外各有十二宫,合为二十四阴宫。主考罚罪魂之所,其三宫九府二十四狱。
  纣绝阴天宫」北帝大魔王亲自主理,所有亡魂先至此处报到;
  「泰煞谅事宫」西明王(周文王)坐镇,主暴死亡魂;
  「明辰耐犯宫」南明王(召公)主管,圣贤死后至此;
  「怙照罪气宫」北斗真君主司,判定祸福吉凶、应生应死、续命减寿等;
  「宗灵七非宫」东明公(夏启),道教信徒死后至此;
  「敢司连宛宫」北明公(季札),犯戒的道教信徒死后至此。
  道教建构的地狱职司,有酆都考召院、酆都总录院、酆都进奏院、酆都纠察司、酆都岱岳府、考校罪魂司等。道教的酆都十将罗酆法,就是酆都考召院所辖酆都十将考鬼的法术。
  酆都总录院设判官等职,负责处理刑狱公事。酆都总录院右判官,都辖六天宫鬼神公事;酆都总录院左判官,参议北阴六天鬼神公事;酆都总录院都大判官,通判北阴酆都总录院鬼神公事。道教的符檄、札文、牒文等文书,要上呈酆都纠察司。
  酆都大帝,掌《酆都黑律》,领酆都官将,司命司禄,判生判死,能开铁城而拔罪;焚除黑簿,灭火翳以停刑。可使亡者,万恶俱消,六根清静。影脱九阴之域,魂登三炁之天,永离迷途,咸跻生路,所有三生冤结,随光摄至,亦以白玉毫光烛之,自然回心转意,为友为朋,永离冤结。
  酆都大帝,是地狱的主宰,位居冥司神灵之最高位,主管冥司,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类,死后均入地狱,其魂无不隶属于酆都大帝管辖,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
  正常情况,人死魂升而魄降。魂魄不能升降则沦滞于昏冥之中。饥渴之欲,幽暗之识,茫茫长夜,无有已时。人去世后,亲属并不知其魂魄是否升降,是否沦滞?道教的炼度之道可以开其幽暗,拔其沦滞,升于高明,无不宽慰其父兄子弟之心。道教举建黄箓大斋,有酆都申状,申状要上诣地府北阴酆都大帝,牒文要分别送达酆都三十六地狱主者、酆都三元二十四地狱主者、酆都九幽无间诸大地狱主者。
  道教法官欲检黑律条示鬼神,必须先当望北极,炷香启奏紫微北极台斗、四圣三官、酆都大帝、三天法师宣白投词及鬼神情犯,礼拜北帝,然后公检行刑。否则去寿三年,死入大铁围山,再犯加一等死入酆都刀山地狱。
  酆都宝诰
  至心皈命礼。位居北府,职隶幽都。掌判生死,赏善罚恶而不漏。权司功过,惩奸褒良以无偏。镇北阴黑暗之山川,察中洞光明之世界。巍巍功德,鬼神咸乐于皈依。赫赫威灵,人民同沾其惠泽。司命司禄,判生判死。十宫普为倾心,六洞同为拱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地府北阴,酆都玄卿大帝,九幽拔罪天尊。
  佛寺
  佛教于公元67年传入西安后,在我国汉唐时期非常兴盛。古都西安的寺院景观美不胜收,比较著名的有青龙寺、芙蓉园、大慈恩寺、仙游寺、大秦景教寺、清真大寺、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等。
  西安青龙寺位于西安东南郊铁炉庙村北,建于582年,原名灵感寺,708年改名青龙寺。
  青龙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唐代佛教兴盛是空前的,而城内的佛寺更为突出,其传播之广不仅在国内,而且对国外也有影响。
  尤其对当时日本宗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在9世纪初至中叶,日本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频繁往来长安。他们曾在青龙寺受法,使青龙寺成了向外传播佛教密宗、颇有影响的寺院之一。
  583年,隋文帝修建了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芙蓉园。到了唐代,又对园林进行了扩建,除在芙蓉园增修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之外,又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以扩大芙蓉池与曲江池水面。这里逐渐成为皇族、僧侣、平民盛游之地。
  隋代开皇年间,隋文帝命人兴建了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我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慈恩寺最初称无漏寺。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又进行了扩建。
  慈恩寺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13个院落,近900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唐代高僧玄奘曾受朝廷圣命,是该寺院的首任上座住持,并在此翻译佛经10余年。
  在寺院山门内,有钟楼和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钟和鼓是寺院的号令,有晨钟暮鼓的说法。
  东侧钟楼内悬铁钟一口,重约15吨,高3米多。
  唐代学子一旦考中进士便到慈恩塔下题名,称作雁塔题名,后来成为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601年,隋文帝在黑水河南北两岸兴建了行宫,并且起名为仙游宫。南寺称为仙游寺,北寺称为中兴寺,两座寺之间有一个黑水潭,也称仙游潭。
  据史籍记载,隋文帝杨坚从小被养育在冯翊般若寺,长大后返回杨家时,女尼智仙交给他一袋舍利子共31粒。
  601年,隋文帝诏令全国31州建舍利塔分别供奉,同时入塔,包括西安仙游寺法王塔。后来,除了仙游寺的舍利子,其他30座塔及舍利子情况不明。
  后人在仙游寺法王塔发现镏金铜棺。棺中琉璃瓶内存放着国内首次发现的10粒隋代舍利子,以及双面刻纹石碑一块和石函一具。这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到了唐代,西安改为长安,并作为唐朝都城。宫城完全与xa市重合,皇宫与明城墙重合。唐朝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xy市境内。西安的宗教文化极其发达。
  在我国和东南亚影响深远的八大宗派中,有6个宗派的祖庭在西安。长安佛教对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的佛教都有重大影响,许多国家的僧人和佛教徒经常来长安的佛教寺院朝拜和交流。
  唐代寺院如兴教寺、草堂寺、藏传佛教寺院广仁寺等,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影响较大的宫观有周至县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楼观台、西安八仙宫、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户县重阳宫、临潼老母殿等。
  基督教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算起,传入西安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代著名的基督教寺院是大秦景教寺。该寺位于周至县终南山下,楼观台的西侧,仅存一座古塔。
  651年,***教传入西安。西安现有清真寺21所,其中影响最大的寺院是清真大寺。
  西安清真大寺,位于西安西大街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由于它与大学习巷的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而且规模较大,由此又被称为东大寺或清真大寺。
  据寺内现存碑文记载,清真大寺创建于742年,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寺院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全寺院沿东西走向呈长方形,共分四进院落。院内树木成荫,花圃对称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间。
  远近闻名的大明宫遗址位于xa市区北郊的龙首原上,是唐代长安城禁苑的组成部分。大明宫原本是皇帝朝会的地方,后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大明宫更名为蓬莱宫,并在这里主持朝政。
  大明宫始建于634年,后来,屡遭兵火的破坏。896年,大明宫被大火焚毁。大明宫遗址周长7.6千米,共有11座城门。城内的主要街道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已经发现的40多处宫殿阁亭遗址,大多集中在城北太液池的四周,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宫殿遗址。
  大明宫的北部是宫廷类的园林区,建筑布局比较疏朗,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堪称唐代园林建筑的杰作。
  唐代西安佛教建筑艺术中,最为著名的是大雁塔和小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xa市区南郊大慈恩寺内,始建于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5层砖塔。大雁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又经多次修整。大雁塔是长安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历代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
  大雁塔是楼阁式的砖塔,塔通高64米,塔身7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每层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塔内装有楼梯,供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
  小雁塔又称荐福寺塔,小雁塔正式称谓应为荐福寺佛塔,位于xa市区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是属于保护得较好的著名唐代佛塔。
  它形体秀丽,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
  小雁塔与大雁塔相距约3千米,因规模小于大雁塔,因此称为小雁塔。
  荐福寺建于662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小雁塔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立的。
  小雁塔位于安仁坊,所在的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当时塔院并不在荐福寺内,而是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在唐代末期的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形秀丽,是我国唐代精美的建筑艺术遗产。
  小雁塔保存着一口金代铸的大铁钟,铁钟高4.5米,重1吨多,上面刻有“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安、**长转”16字吉祥语。
  闵地神灵
  我在闽西北山区长大,最早听说的神灵,大约就是山精木怪了。小时候,进山打柴、采蘑菇,大人叮嘱我们,若听到有人叫我们的名字,千万不可回答,你一应答,灵魂就跟着山鬼走了。在山里我们也不呼唤同伴的名字,都是“哎——喂——”呼叫,免得让山鬼听了去。山鬼说话的声音也能分辨,据说没有尾音,就像鬼没有影子。
  印象最深的一种山精叫石伯公。山谷里随处一喊,引起长长的回声,村人说,那是石伯公在学人说话。石伯公经常恶作剧,喜欢藏人,藏畜生,藏东西,但是似乎怕金属的声音。谁在山里失踪,十有八九是石伯公藏起来了,村里人举着松明,敲锣打脸盆,浩浩荡荡进山找石伯公讨人……
  石伯公不见记载,我翻书,觉得类似山魈。《唐韵》说:“山魈,独足鬼,出汀州。”汀州就在我老家附近。宋人洪迈的笔记《夷坚志》,讲述了许多福建山精木怪的故事,包括山魈、山都、木客,他统统称之为五通神。宋代闽西北有许多五通神庙。我想,石伯公算得最原始最草根的一种自然崇拜。
  图腾遗迹:福建民族融合的见证
  福建以多神著称。然而到底有多少神灵?我没有见过统计数字,据林国平先生估计,福建民间信仰的神灵当在1000种以上。至于福建的宫庙,倒是有一个不完全的数字,据2002年fj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的调研报告,全省1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共25102座,此外尚有数以万计的小土地庙和简陋神龛不在统计之列。
  日月山川、水火木石、风雨雷电,在古代福建人看来,都藏着一个神秘精灵。这实际上是早期人类信奉的万物有灵论,也就是学术界所说的原始宗教。太阳公、月亮娘娘、山鬼、水神、龙王、火官、风狮爷、土地公,植物与动物精灵,都有危害或庇护人类的能力,值得人们祈祷、祭祀,这就是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源于人们对神秘事物的无知和畏惧。在历史中,随着知识理性的发展,自然之谜一一解开,自然崇拜就踏上了没落的不归路。
  福建保存了众多自然崇拜的遗迹,这是因为福建开化很迟。一般认为,福建最早的居民是闽族,春秋末期,楚怀王灭越国,部分越人溃逃入闽,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闽越族。西汉初期,闽越族建立起一個闽越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灭闽越国,将闽越族北迁到江淮一带。至于汉人成规模入闽,是晋以后的事。唐末五代,汉族移民大量增加,成为主体民族,福建人文初启。
  古代南方民族十分迷信鬼神。《汉书?地理志》称越人“信巫鬼,重淫祀”。西汉的越巫闻名天下,曾把宫廷闹得腥风血雨,称巫蛊之祸。我们缺乏闽越人自然崇拜的具体资料,但是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可知他们把自己看成蛇的后裔,以蛇为图腾符号。
  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种。虽说万物有灵,但还是亲疏之分,对于采集渔猎的民族来说,动物崇拜最为发达,而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某种动物,往往被他们当成图腾来崇拜,视为自己的祖先。汉人将自己看成龙的传人,山林之中的古代闽人则把自己看成蛇的后裔。我们至今还能从福建流行的自然崇拜里,找到几种先民图腾崇拜的痕迹,并从其中看出古代福建种族融合的过程。
  先说蛇崇拜。福建的蛇王庙,以南平樟湖坂的福庆堂最著名。福庆堂又称连公庙、蛇王庙,坐落在闽江边,祀奉蛇神连公师傅。我原以为蛇王庙主祀一条大蟒蛇,到现场一看,却是三位身穿蟒袍的人神,蛇神已经人格化了。传说,连公师傅是蟒蛇精,在古田修炼成仙,有一年樟湖坂闹瘟疫,乡人向他祈祷,他变成一条大蟒蛇飞上天空,口吐火焰,驱散了瘟疫,人们因此立祠纪念。明人谢在杭的《长溪琐语》记载过此事:“水口以上有地名朱船板(今樟湖坂),有蛇王庙,庙内有蛇数百,夏秋之间赛神一次,蛇之大者或缠人腰,或缠人头,出赛。”可见颇有些来历。今天的樟湖坂人仍然在每年七月初七过蛇王节,大人小孩人手一蛇,紧随蛇神的轿舆出巡。蛇崇拜也影响了樟湖坂的其他民俗,例如元宵游蛇灯。
  樟湖是闽江中游重镇,因建水口电站,全镇迁往高处,蛇王庙也于1992年搬迁到了现址。我去的不是时候,看管蛇王庙的人指给我看一个空蛇笼,说蛇都寄存到np市里养着了,七月初会送回来。倒是蛇王庙的屋顶处处是蛇饰,每个高翘的檐角都探出一条宛转的蛇,正脊盘踞着大蟒蛇,昂首吐信。
  蛇王庙对面,隔着空阔的闽江,属于樟湖镇溪口村,有座青蛙神庙。我们开车从水口电站远绕,踏上了一条早已废弃的沙土路,吃尽苦头,两个多小时后赶到溪口,天色已黑。夜幕中望去,蛙神庙位于闽江边一座大池塘中央,三面环水,庙里亮着灯光。同蛇王庙类似,蛙神庙也是上世纪末搬迁重建的,主祀的并非青蛙,而是黑脸蛙神张圣君。相传张圣君是永泰县人,早年以修锄柄为生,人称“张锄柄”,后上闾山学法,救世济民,羽化升天。庙前有座古朴的石雕蛙像,据说为明末清初遗物,给这座简陋的祠庙增添了一点诡异。
  在福建古籍里,蛙神崇拜多有记载。清人施鸿保《闽杂记》描述偶然闯入光泽县衙门的一只青蛙神,说是当地民众数千人,以五人为队,鱼贯出入,轮流参拜。他又说,蛙神嗜饮烧酒,又喜欢看戏。樟湖蛙神庙,实为古代闽江流域广泛流行的蛙崇拜残余。如今,每年七月廿一日张圣君生日,溪口村都会举办蛙神出游活动,届时,一种背绿腹白、脑后长有七个黑圆点的青蛙,陪同蛙神一道巡游。
  樟湖的蛇崇拜与蛙崇拜,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显然它们来源于早期福建两大民族的图腾崇拜。学者多认为,闽人以蛇为图腾符号。越人是发明了水稻的民族,信奉与农业有关的青蛙神。
  继闽人与越人之后,第三个大举迁入福建的主要民族是汉族,各地都有大量的龙王庙彰显其图腾符号,我们早已熟悉,此不赘述。
  唐宋以后,福建又迁入第四个重要民族——畲族,带来了犬崇拜。畲族人崇拜狗,是因为他们的始祖盘瓠原来就是高辛皇帝的五色毛犬。我在宁化看过描绘畲族起源的连环画,又称“狗王图”。传说,上古犬戎入侵,高辛皇帝下诏,如能斩杀犬戎番王者,就将三公主许配给他。结果皇帝那条名叫盘瓠的狗夜入敌营,咬下番王的首级,成为驸马,繁衍出畲族。福建的犬崇拜主要流行于畲民中间,他们严禁杀狗,也不吃狗肉。
  信仰是奇怪的东西,比血统更坚韧绵长。你看闽族与越族都消失了,他们的图腾崇拜却穿越两千多年保存了下来,被另一个民族继承。那些参加蛇王节耍蛇的樟湖人,没有意识到,是一群遥远的陌生人从万物中为他们挑选了这种动物。他们是信仰的义子。
  神族进化:藏起了尾巴的神灵
  古代的福建,山深林密,处处猛兽毒虫,沿海则有飓风、海啸之灾,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这种情况加深了人们对信仰的依赖。闽越人是万物有灵论者,万物皆神。随后入闽的北方汉人,未能移风易俗,反而迷上了巫觋文化,古木奇石、山精水怪,瘟神厉鬼,有了更多的信众。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末。道光年间,周凯主编的《厦门志?风俗记》还在挖苦闽南人胡乱造神:“吴越好鬼,由来已久……邪怪交作,石狮无言而称爷,大树无故而立祀,木偶漂拾,古柩嘶风,猜神疑仙,一唱百和。酒肉香纸,男妇狂趋。”
  闽中怪力乱神,以瘟神崇拜最为发达,其演变过程,也很有意思。
  瘟神崇拜属于原始宗教,可归入精灵崇拜或鬼魂崇拜。古人把多种急性传染病通称为瘟疫,并认为瘟疫之起,是因为疫鬼在人体内作祟,治疗的办法是请巫道来驱赶瘟鬼。问题是巫道的本领不让人放心,屡屡失败,人们就认为瘟鬼魔力特别高强,转而改变策略,开始讨好和贿赂瘟鬼,礼敬它到别处去。瘟鬼于是变成了瘟神。
  徐晓望先生认为,福州地区流行的瘟神五帝是由五通神演变而来的。五通神在山区是山精木怪的集合,在福州原为水猴、水鸟、蛤蚌、鲈鱼、水蛙五怪,能行灾布病,人们敬之为五帝、五圣。由怪而帝,动物神就进化为人神,只是神像仍然塑造得狰狞可怖。五帝是福州的显赫神灵,1642年春,福州发生瘟疫,迎神活动持续了半年,可见其盛况。近代学者郭白阳说:“福州淫祀以五帝为最。”
  淫祀是一项严厉指控,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邪教,要拆毁祠庙的。儒家历来反对淫祀。我们知道,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的,《朱子语类》也有“作州郡,须去淫祠”的句子。西汉独尊儒术之后,中原文化逐渐理性化,认为南方鬼神崇拜愚昧落后,遂利用政治和文化权力进行压制和禁毁。依神道设教的观念,北宋朝廷将民间诸神纳入祀典,进行管理,对于有功于国家和地方的正神、善神,通过表彰与敕封的方式,确认它们的正祀地位,例如关公、城隍、妈祖等;凡未编入祀典的鬼神,尤其是南方影响广泛的原始精灵崇拜,如诲淫诲盗的五通神、坏人心术的蛊毒、作恶多端的瘟神,都在官方扫荡淫祀的名册之列。
  为了逃避官府打击,唐宋以后,福建的自然神纷纷人格化。你想想,理学家看到神台上供着一条老蛇,或者一只青蛙,万众在下面顶礼膜拜,情何以堪!把蛇王、蛙神人格化,赋予人的形象和性格、品德,士大夫就容易接受了。
  五通神虽然改为五帝,但因信众广泛,曝光过度,被眼尖的人戳穿底细,地方官府毫不留情镇压。福州孔庙附近福涧街有间五圣庙,因为改名麻王庙,侥幸逃过历史上的劫难,但眼下因为旧城改造,拆毁大半。我去采访时,在门口来回转悠,怎么也没想到这座破木屋就是曾经威名赫赫的五帝庙。一位妇女热心地帮我们开门,一边说:“这里的神很灵的,有人生病就来拜拜,马上就好。”
  我没有看到五帝,荒凉的神龛上,只有一位面色红润手持摺扇的银须老人。麻王庙的负责人郭陈辉后来告诉我,那是麻王爷,五帝的总政;五帝的神像已经丢了;传说麻王爷是太医,被皇帝派到福州医治瘟疫,积劳成疾,殁于庙中,成了五帝的总政爷。如此说,麻王爷是一位造福乡里的正神。显然,当时的庙祝只是把麻王爷当成五帝的幌子。
  闽南地区的瘟神称为王爷,祭祀活动比福州更隆重。以送瘟神为例,福州地区基本上是纸扎人马船只,送入江海;闽南地区往往使用真船实物,火烧或送入海中。前几年龙海市鸿渐村烧王船,我亲眼看到一艘四五米长的木船,满载纸扎的花花绿绿神灵、仪仗队和生活用品,游神祭拜之后,堆在空地上一把火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