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灵异玄幻 > 穿越三国之爱江山更爱美人 > 第五十四回全面大战七
  第五十四回全面大战(七)
  而张鲁意外的投奔曹操使西路军的形势扭转直下,汉中归得曹操,长安已为内郡,长安李典部十万大军赴安定与徐晃部合军共十八万。
  而曹操出长安兵五万与张鲁部合兵共十五万驻守汉水,对下弁防守形成很大压力。
  此时西北战场的兵力对比为四十三万对金旋的二十五万。曹操调兵完毕,夏侯淳部出兵八万出西凉,徐晃部出兵十五万出安定,两路兵合击天水。
  周瑜经过冷静的判断之后,让张飞率本部兵回防下弁。以第八军团的十五万兵马,应对曹操的二十三万大军。
  张飞赶到下弁不久,张鲁部大军十三万也已赶到。
  围绕天水、下弁展开的攻守战从此拉开,但胜负难分,处于粘着状态。
  黄忠、徐庶大军的到来,却让形势再次逆转。在两城的攻防战场上,投入兵力为四十五万对三十六万,曹操兵力又处于劣势。
  在一战不利后,曹操果断撤军。
  而黄忠、徐庶却领本部兵北上天水,意欲对孤城西凉发动攻击。
  面对金旋二十万大军的攻击,夏侯淳、许子将等人商议退敌之策。
  许子将曰:“现敌军倍于我军。况敌军之战力、武器装备皆不弱于我军。而周瑜、徐庶皆为足智多谋之将。现敌军率攻城器械而来。意在必得。而西凉城郡小人稀。虽城尚坚。然粮草只能供一月。我军危矣。今不若弃守西凉。走塞外小路而到安定。路途虽远且险。我十万士兵生命无虞。待我军到达安定。则安定士兵可达二十八万。则进可攻。退可守。”
  夏侯淳道:“然主公现无音信。我等不战而走。主公是否会责罚。”
  许子将道:“若主公责罚。子将愿以身代。”
  诸将为其感动。大军随即沿塞外撤往安定。
  黄忠、徐庶兵不血刃得到西凉。入城安民。暂且驻扎。
  金旋得讯。随命黄忠、徐庶部。张飞、陆逊部。马腾、周瑜部成立西路军。由黄忠任主将。周瑜任军师。大军攻守。悉由自断。
  黄忠与周瑜协商,决定由原张飞部和马腾部共二十五万大军驻守下弁;而黄忠部共二十万驻守天水。
  同时将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合并为中路军,以关羽为主将,庞统为军师。
  因为调动方便,三路大军不打乱原军团编制,军团以下隶属关系不变
  重夺西凉后,金旋命原西凉太守李恢、守备梁兴即刻上任。又命周鲂为天水太守,骆统为天水守备。
  至此,这次作战基本完成金旋战前设想的战略意图,并取得江夏、江陵、天水、襄阳四郡之地,四郡中因为襄阳、天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现金旋边郡只有天水、下弁、永安、襄阳、建业、寿春六郡,其余各郡都已成内郡,而且天水、下弁、永安、建业皆可攻而不须考虑防守的问题。金旋部队只需屯兵此六郡,便可有效地保护内郡之地。
  金旋当初设计的民兵方案在此时内郡的防守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每郡设民兵三万,这些民兵皆为青壮年,于农闲时训练,农忙时务农。这一举措使金旋内郡驻军只需五千,基本可以完成防守任务,因为一旦内郡发生战事,这些民兵到各郡仓库领取兵器、衣甲,就可执行军事行动。这一举措也大大缓解了财政压力。
  这次战争使金旋与联军的兵力对比上由绝对劣势转化成了相对劣势,由战前的一百三十五万对一百八十万,到战后的一百四十五万对一百六十一万。
  刘表成为这次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其势力范围由原来的五郡三十六万兵马减至现在的两郡二十万兵马,而对上庸郡的控制因袁绍兵马长期驻守已名存实亡。其次是刘备,他由原来的二十四万兵马减至现在的十七万兵马,其主要谋士陈宫被俘,大将韩忠被杀。袁绍此次的损失是驻守江陵的颜良、逢纪所部共八万人,颜良、逢纪投降,所部士兵全军覆灭。曹操在此次战争中的损失为天水郡和二万余士兵,但因张鲁的归降,其实力反增。
  此次战争过后,这些诸侯已不再如战争时那样齐心协力,彼此勾心斗角,矛盾逐渐显露。
  刘表此时是最难受的是上庸的防务,他虽有心收回,但在金旋大军面前,却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卫。
  最后刘表决定归附袁绍,刘备紧随其后。如此袁绍实力大增,控制代县、南皮、晋阳、平原、邺城、北平、襄平、下邳、北海、濮阳、徐州、新野、上庸十三郡,其兵力达到九十万(有部分新募士兵)。而曹操则控制长安、许昌、宛城、洛阳、弘农、陈留、谯城、安定、汉中、汝南等十郡兵力也达到八十万(有部分新募士兵)。
  新的势力范围划割之后,袁绍的上庸、新野两郡因与东部各郡分割,与曹操协商,以上庸、新野两郡换取汝南、谯城两郡。
  经过重新布局,天下成为鼎足而立之势。在曹操的鼓动下,汉帝下诏在汝南会盟,金旋、曹操、袁绍三人皆带兵将与会。
  帝诏下达,约定以现有三诸侯所占区域为界,不许无故犯境。并封金旋为中王,以长沙为都。曹操为西王,以许昌为都。袁绍为东王,以南皮为都。
  金旋与诸葛亮等计议,诸葛亮曰:“现在新得各郡新政未施,百姓苦累,不宜继续用兵。曹操与袁绍两人攻其急则相合,不攻则必分。再使人离间此两人,使两者相斗成仇,而后一举可灭之。”
  天下恢复了平静,金旋的新政陆续在各郡推行。而屯田制度也被曹操和袁绍学习。全国钱粮逐步丰盛,百姓生活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