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5节
  孔子能闻于四方,昭于诸侯,凭借的便是其“博学”、“善思”、“自律”、“知新”……何曾否认过百家杂术?
  只识圣人言谈,却无圣人行举,如何能成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一百一十章 唯有人才,才能开盛世
  在经过双方首席、次席、三席观点阐述之后,便迎来了锐利的攻辩。
  张智率先发难,质问杨士奇:“你站在这里,靠的是四书五经,还是杂术百家?”
  这一问,锋芒毕露!
  若杨士奇回答依靠的是四书五经,那好了,这是入仕之本,大家好好修习便是,别搞其他。
  若杨士奇说依靠杂术百家,那也好办,他是翰林院编修啊,不懂学问,如何能身在翰林院?
  众人将目光看向杨士奇。
  杨士奇却不慌不忙,端起茶,喝了一口,悠然起身,道:“杂术百家养我身体,四书五经塑我精神。犹如父母,两者不可割离。不知张司业,父与母,尚全乎?”
  噗!
  朱允炆直接将一口茶喷了出去。
  我去。
  杨士奇啊杨士奇,你这反击是不是太犀利了?
  好好的辩论,你问候人家父母做啥?
  底下众人也轰然大笑起来。
  虽然杨士奇以四书五经、杂学百家比喻父母,是告诉张智,四书五经重要,杂术百家也是重要啊。
  但到了众人耳朵里面,翻译过来便成了:
  张智,你父亲虽然重要,但你母亲也是重要的啊,若是父母不两全的话,岂不是孤儿了?
  解缙手有些哆嗦,对于杨士奇的才能,解缙是见识过的,只是没想到杨士奇看似和煦,但出招起来,却极为致命。
  果然,张智脸青一块紫一块,瞪着红眼珠子,却说不出话来。人家只是友好地关怀,问一句父母尚全否,你还能咋滴?
  张智攻辩落败,陈性善也不敢挑杨士奇了,生怕他再问候自己父母,选择了姚广孝,问道:“四书五经乃是朝廷取士之本,若夹杂其他课业,岂不拖累监生,日后如何入仕?”
  此问一出,众监生不由打起精神来。
  若朝廷在国子监加入其他课业,必然会分散监生时间与精力,若影响自己未来仕途,就算是学习杂术有利,他们也会置之不理。
  这个问题,确实是问到了关键处。
  姚广孝深深看了一眼陈性善,起身道:“在回答此问之前,可否先请陈侍郎回姚某一问?”
  “何问?”
  “科举之后,凡入进士,当委派何种官职?”
  “视其能力优劣,授给事、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国子博士、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
  姚广孝听闻之后,看向众人,道:“考中进士者,可由朝廷直接委派官职!而反观国子监监生呢?只能去诸司、地方历事,然后数年之后,等待委任官职。”
  “诸位可曾想过,科举考试将成主流,那监生出路在哪里?以何优势来赢天下才学精英?若无优势,朝廷为何要在监生中选才?”
  “国子监监生未来之路,应是精通杂术的能臣干吏,以才干赢两京一十三省进士!而这,才是国子监的出路。换言之,不革新,国子监,必衰败!”
  姚广孝之言,如狂风暴雨,扫过芸芸监生!
  虽然当下国子监并未衰败,但诚如姚广孝所言,国子监监生的出路,是越来越狭窄,越来越难了。
  尤其是历事制的出现,意味着所有监生想要当官,除了通过国子监严苛的考核之后,还得下放地方几年,然后才能去吏部备案,至于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当官,那就只能看老天爷了。
  如今新皇登基,大兴科举之道,从提前一年举行科举便可知,朝廷正在重视科举取士,而非国子监取士。
  未来监生想要出头,只靠着四书五经,真的难了。
  陈性善被姚广孝的话惊醒,他本就是礼部的人,如何不知道姚广孝说的是真的。
  就以洪武三十年来论,国子监监生进入朝廷的,不过五人耳。
  去年若不是王绅推选了十人,加上新军之策选拔人员,恐怕国子监出仕官员的,寥寥无几。
  皇上急着开科举,应是看出了国子监的问题。
  毕竟,此番大辩论的真正主办,是皇上啊。
  陈性善看了一眼毛亨泰,此时的毛亨泰也被姚广孝的话给惊住了。
  毛亨泰的手微微颤抖,他明白,自己输定了。
  “可还需要攻辩?”
  王绅询问道。
  见双方摇头,王绅便敲了敲锣,说道:“既如此,自由辩论吧。”
  虽是自由辩论,可双方却陷入了沉默。
  姚广孝见对面不说话,便起身说道:“事不辩不明,国子监想要迎接盛世,唯一的出路,便是革新!而革新之本,便是课业!以四书五经为骨,以百艺杂学为血肉!日后监生入朝廷,当为中流砥柱!”
  “若是如此的话,那监生之未来,与胥吏有何区别?!”
  张智起身,厉声问道。
  杨士奇站了起来,看向张智,肃然道:“对于寻常百姓家而言,胥吏之害远大于官僚。若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杨某愿以身入胥吏,践行圣人之道!张司业,你读圣贤书,可知民重?为民,可敢入胥吏?还是说你只会空谈圣人之言,却无半分圣人之举?”
  夏元吉附和道:“是极!何况当下胥吏已入朝廷俸禄,纳入考评之中,表现优异,可入从九品,子弟皆可科举入仕,再无后顾之忧,若可为一方胥吏,造福百姓,也是不错之选择。张司业,胥吏在你那里,很下贱不堪吗?”
  “你!”
  张智被噎住,无法反驳。
  众人看得清楚,自由辩论中支持国子监革新的一方,占据了绝对上风。
  在自由辩论结束之后,王绅将目光看向众人,喊道:“我相信,国子监的监生已经清楚未来路在何方,我也相信,你们会用自己的态度,来决定国子监的未来!现在,支持国子监革新课业的人,还请举起你的手!”
  解缙侧身看去,无一人动。
  便在此时,徐辉祖将手高高举起,高声喊道:“唯有革新,才有出路!”
  一个人,二个人,三个人,很多人。
  “唯有革新,才有出路”的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王绅看到了众人的支持,看到了朱允炆也举起手,不由眼眶一热。
  成了!
  国子监可以有未来了!
  王绅清楚,引杂学入国子监只是国子监革新的第一步。
  这一步的核心,不在于杂学能不能进入国子监,而在于人的思想,能不能冲破四书五经的束缚!
  朱允炆脸上充满笑意。
  国子监革新课业,扫清了大教育战略构想的最大障碍。
  未来自己将以国子监为中心,革新教育方式,教育内容!
  人才!
  自己需要真正的人才!
  唯有人才,才能兴大明!
  唯有人才,才能开盛世!
  第一百一十一章 你是罗贯中?!
  朱允炆登上高台,温和的目光扫过官员、监生,原本喧腾的国子监,转眼之间,变得鸦雀无声,每个人都看着高台之上的建文帝,大明的皇上朱允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此乃《大学》开宗明义之三纲领,诸位求学问道,应谨遵纲领要要旨!以身践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格物致知,需明天下至理,竹子有理,大地有理,风雨雷电有雨,阴晴圆缺也有理!若拘泥于四书五经,弃百家杂术不顾,又如何践行格物之道?如何、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需要学问千千万万,虽四书五经蕴含广博,犹然不足!国子监乃是大明最高学府,如何能困守四书五经?革新国子监课业,即是国子监未来走向朝廷的根本之路,也是你们成就自我的唯一正道!”
  “你们听清楚了,日后革新的,将不止是国子监,还有州、府、县学!甚至在不久的未来,科举取士,也将纳入杂术学问!我大明官僚,应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目光,应懂治国治民之法!”
  “国子监革新,不过是先行一步!朕为什么选择国子监,因为你们是精英!你们是大明的骄傲!后代史书之上,应该有你们的名字,你们是开辟新教育疆土的英雄,是大明革新教育的先驱!”
  “共勉吧,诸位!”
  朱允炆的话,让整个国子监沸腾不已,无数监生眼神中充满了狂热!
  皇上说了,国子监监生是精英,是英雄,是先驱!
  这可是无上的荣誉!
  谁也不愿意做狗熊、废物与落伍者!
  革新!
  一定要革新!
  此事办好了,绝对可以史书留名!
  到时候,荣耀不仅仅是国子监的,还是自己家族的,甚至是子孙后代的!
  咱这一辈多付出一些,轮到儿孙吹嘘的时候,也多点素材不是?
  我辈风华正茂,理应挥斥方遒,砥砺前行,开大明新教育之先河!
  王绅看着朱允炆,也被说得激动起来。
  这年头的人,谁享受过如此具备煽动性的演说?
  何况这些人都是涉世不深的老少监生,对皇上的话,有着一万个信服。